如何追求我们的职业幸福感——麻醉公开课小记

2015-09-18 11:5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5 年 9 月 12 日晚,中华医学会第 23 届麻醉学术年会会议室中的讨论并没有随着夜幕的降临而趋于平静。在与会人员住宿的酒店的大会议室中,一场有别于严肃的医学专业会议的麻醉公开课正在开讲。新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熊利泽教授在此次的麻醉公开课上发表了题为「如何追求我们的职业幸福感」的主题演讲,并引领与会的麻醉医学专业人员展开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探讨。

从 2013 年至今,诸多反应麻醉科医生职业疲劳现象的报道见诸各个媒体。其中 2014 年 11 月 1 日,央视的焦点访谈更是以专题片的形式集中向全社会反应了麻醉医师过劳的问题。

熊利泽教授认为,在一年一度的麻醉学术年会期间,各位麻醉学界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关注医学新知和临床经验的交流以外,需要专门有一个机会和所有临床麻醉医生探讨在现有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回归内心,从职业幸福感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执业态度,继而改善麻醉医生的职业体验。

整场「麻醉公开课」分成三个大的段落。著名节目主持人孙维小姐首先向到会嘉宾及听众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及讲者,并以一场名为「幸福行走」的互动活动进行开场。「幸福行走」邀请了台下的 10 名听众,在舞台上站成一排。

主持人朗读 10 个问题,请参与的听众做出选择。对问题描叙的场景表示愉快接受的,向前走一步;反之则向后退一步。10 个问题过后,台下的观众发现,经历同样的 10 个场景参与者们在台上不再是整齐的一排,而是参差不齐分布于不同的位置上。台下观众意识到,虽然外部环境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的内心感知则可能完全不同。

在大家还沉浸在对开场游戏的思考中时,熊利泽教授在灯光的聚焦下缓步走到舞台中央。「如何追求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主题演讲正式开始了。熊利泽教授从「幸福行走」给大家带来的思索出发,首先向听众们阐述了麻醉医生职业的「幸福定位」。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和分析,熊院长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麻醉科医生的整体幸福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不难看出,即使是在公认的发达国家和高福利国家,麻醉医生都同样面临着职业耗竭,低成就感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麻醉科医生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属于正常的范畴。因为外界环境本身从来不是一个麻醉医生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

既然每一个麻醉医生的职业幸福感是不同的,那么熊利泽教授作为这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他的职业幸福感如何?职业幸福观又是怎样成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熊利泽教授在报告的过程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几件小事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了在那时那刻,何种动力促使他做出了相应的选择,及在那之后的心理感受。

熊利泽教授始终强调,「你终将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在发言的最后一部分,熊利泽教授一方面从他多年的医院及学科管理经验出发向在座的麻醉科室的管理者们进行了分享。力争让更多的麻醉科室管理者,各地麻醉学会的当家人能够有效地建立长效机制,对科室从业人员进行激励和管理。从外部环境上为我们广大的麻醉医生营造一个充满支持力量的氛围。

熊利泽教授也勉励所有在场的麻醉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既然我们立志于这一神圣的职业,就应勿忘初心,坚持自己在选择专业时的理想,充分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相信一定会在麻醉领域有所建树。今天的自己是由昨天的选择造就的,明天的你是由今天的选择造就的。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充分认同,有着充分幸福感的人,他的明天必然会是更加光明的。

在熊利泽教授的精彩发言过程中,与会人员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演讲过后,孙维主持人邀请熊利泽教授在台上就坐。与会代表纷纷就报告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其中不乏十分尖锐的问题。熊利泽教授耐心地一一作答。

时间总是有限的,随着提问的结束,麻醉公开课也进入尾声。与会代表不舍得离开,纷纷与熊利泽教授合影留念。此次麻醉公开课打破常规,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出发,不仅是关注患者,更是关注了麻醉医生自身的职业幸福感。熊利泽教授作为新一届的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作为这个学科的领头人,希望能够从麻醉医生这一群体自身出发,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深感自豪,继而能够改善现有的职业幸福感水平。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职业幸福感的提高,手术患者的麻醉质量及术后恢复水平将会有更多受益。


编辑: 叶欣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