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诱发电位:右旋美托咪啶安全有效

2016-01-29 13: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qifei
字体大小
- | +

脊柱手术时对于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的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被广泛应用。术中诱发电位的记录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加强其在脊柱手术中可靠性,目前推荐使用多种监测模式,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以及肌电图检查同时进行。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有医生开始在术中监测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s),但由于其记录的不一致性以及可信度被怀疑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不过术中监测视觉诱发电位也可作为视觉通路的监测方式,尤其是耗时较长的脊柱手术,这类手术有非常高的风险术后致盲。目前,术中视觉诱发电位的监测记录的应用及其效果一直没有研究进行报道。

此外,关于同时使用右旋美托咪啶的手术时是否会影响诱发电位也未见研究进行报道,来自华盛顿的 Rozet 教授等人就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其目的就是评估脊柱手术时同时使用右旋美托咪啶进行 SSEPs、MEPs 及 VEPs 监测时的效果,其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Anesthesia & Analgesia 杂志上。 

该研究共计纳入 40 例将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20 例)与安慰剂组(20 例)。首先是获得基线诱发电位记录,然后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 0.6 µg/kg,控制注射时间在十分钟以上,然后改为 0.6 µg/kg/h,安慰剂组为等剂量速度的生理盐水。

药物注射后分别于 60 分钟(T1)及 150 分钟检测诱发电位,最后分别比较各组由基线到 T1 时的改变量(一级终点)及由基线到 T2 时的改变量(二级终点),改变量的判断为延迟 (毫秒) 和振幅 (微伏)。 

这 40 例患者的所有数据皆可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还是视觉诱发电位,两个比较终点的改变量上,两组均无显著差异。 

因而研究人员认为,全静脉麻醉时,额外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并不会改变诱发电位,因而将右旋美托咪啶用于需监测诱发电位的手术时是安全有效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