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全身麻醉(全麻)的概念,指在手术中通过各种麻醉药的使用,对患者身体所有机能暂时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镇静)、痛觉消失(镇痛)、肌肉松弛(肌松);而麻醉药是指所有麻醉用药的统称,并非单一的一种药,基本以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为三大主药。
全麻在整个手术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三个阶段的麻醉用药,也是不同的:
1. 麻醉诱导期:麻醉医生会在术前充分掌握患者的身高体重、基本病史等个人情况,计算出麻醉诱导药的剂量,比如:依托咪酯(镇静药)0.3 mg / kg;舒芬太尼(镇痛药)0.5 ug / kg;维库溴铵(肌松药)0.1 mg / kg 等,给药后数分钟,患者基本达到神志消失、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状态,随着气管插管、麻醉参数调整等操作后,麻醉医生会指示外科医生,手术可以开始。
2. 麻醉维持期:在诱导期仅给予能使手术进行的麻醉药剂量,而由于手术种类、难度等综合因素导致手术情况无法准确预计,此剂量可能不足以维持整个手术过程,此时,就需要补充维持剂量,维持剂量一般使用注射泵泵注的剂量比较精确,比如:丙泊酚(镇静药)5 mg / kg / h;瑞芬太尼(镇痛药)10 ug / kg / h;顺苯(肌松药)0.12 mg / kg / h 等,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BIS 等)基本保持稳定,手术才得以顺利进行。
3. 麻醉复苏期:当手术结束时,麻醉医生会尽量使各种麻醉药在同一时间失效(基本代谢完全),而由于各种麻醉药在人体的持续作用时间是不同的,尤其是三大主药,比如:丙泊酚需 15 min 左右,瑞芬太尼 3 min 左右,顺苯 30 min 左右,都需要麻醉医生根据手术进程提前停药,以达到手术结束的同时患者平稳苏醒。
以上,我阐述了常规手术的常规麻醉的基本用药,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一万个患者有一万种特殊情况,比如老、弱、病、残、孕、幼;再比如甲亢甲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再再比如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再再再比如抽烟饮酒史、过敏史、手术历、基础病史等。麻醉药的使用剂量,必须根据每一种特殊情况,再参照整个围术期手术的进程和患者实际生命体征的时时变化,快速做出合理的调整。
所以,如何控制全麻术中各种麻醉药的使用剂量,合理调整个体差异之类的用药方案,妥善应对围术期的突发情况,是麻醉医生的必备技能,也是评价麻醉医生水平的重要参考。
最后,作为麻醉医生,我的用药理念是:在患者生命最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简单的麻醉药,给予患者最舒适的麻醉体验。
本文已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医师高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