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后 GDF-15 水平可预测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2016-02-29 12: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婧琳
字体大小
- | +

术后房颤(POAF)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术后 7 日内的发生率高达 20% ~ 45%。POAF 的发生延长患者住院期,提高医疗费用,并且提高术后休克的发生率,永久性起搏器的使用率,以及早期、晚期患者的病死率。POAF 是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很难明确是哪种致病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术前对 POAF 发生的预测尤其重要。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 β 家族中参与应激应答的一个成员,其本质即巨噬细胞抑制因子。血浆 GDF-15 水平与心肌功能障碍和循环压力均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 GDF-15 是心脏手术中重要的生物指标。有研究报道,GDF-15 是术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

来自法国第戎大学的 Bouchot 教授等人,对非体外循环 CABG 手术(OFP)和体外循环 CABG 手术(ONP)中,GDF-15 对预测 POAF 发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其结果发表于 2015 年 10 月的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杂志。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3 月,共纳入患者 100 人,根据患者情况对 50 人实施 OFP 手术,50 人实施 ONP 手 术。术后患者进入 ICU 治疗。缝合结束后,患者即开始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房颤(AF)诊断依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对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的描述:RR 间期绝对不齐;p 波消失;心房起搏间隔常有变化,且 < 200 ms;持续时间 > 30s。

经诊断的 AF 后,记录第一次发病的日期和时间,心室对 AF 的反应,AF 发生总时长和 AF 发生的次数,阵发性室上速,一日内平均心室率。

血液检查:患者进入 ICU 后监测每日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血肌酐,心肌肌钙蛋白 Ic,脑钠肽(NT-proBNP),C 反应蛋白,乳酸和血浆蛋白水平。监测患者麻醉诱导后以及入 ICU 后 12 小时后 GDF-15 水平。

患者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ICU 治疗期,ICU 死亡情况,出院或入院后 28 天患者情况,以及患者一年内 AF 的发生情况和休克的发生情况。

该研究发现,34% 的患者出现了 AF(AF 组);66% 的患者未出现 AF(SR 组)。AF 组较 SR 组具有较少的吸烟史,较多的睡眠呼吸暂停病史,左心房扩张,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术式的选择对两组患者 POAF 的发生无影响;在 ICU 的治疗管理中 AF 组具有更高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和胺碘酮的使用率。

术前血浆 GDF-15 水平与 Euro 分数,患者年龄,NT-proBNP,和血肌酐水平均有正相关性。血浆基线 GDF-15 水平在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和 NYHA 分级 > 1 的呼吸困难的患者中具有较高水平。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Euro 分数,左房径 > 45 mm,和麻醉诱导后血浆 GDF-15 水平均是 POAF 的独立因素。且麻醉诱导后血浆 GDF-15 水平较入 ICU 12 小时后血浆 GDF-15 具有更好的预测性。排除其他 AF 主要因素(Euro 分数,和左房扩张)后,麻醉诱导后血浆 GDF-15 低水平可预测降低的 POAF 发生率。

综上,术后一周内 POAF 的发生与 CABG 手术的术式,全身炎症状态,和术前 NT-proBNP 水平无关。最新的 meta 分析发现术后 NT-proBNP 水平对 POAF 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性。试验证明 GDF-15 通过 SMAD 途径可以起到抗凋亡的作用。在心衰动物模型中,通过抑制心肌肥厚和炎症,从而延缓了心肌重塑的发生。

但是在临床试验中,该研究获得了与细胞和动物试验相反的结论:低水平 GDF-15 对患者有益。这一结果可能归因于 BNP 在人体与动物中相反的作用机制。具体的机制尚无定论,考虑到全身炎症状态和电生理学重构的因素,关于 GDF-15 水平与心房肌细胞间的特定交互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