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静脉套管针置入导丝对小儿中心静脉穿刺技术无优势

2016-03-12 10: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婧琳
字体大小
- | +

小儿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因其高并发症发生率和低成功率,使其颇具挑战。有研究认为,患儿的年龄,体重与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密切相关。但是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亦是决定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小儿中心静脉穿刺最常选择的穿刺部位是颈内静脉。穿刺常用的技术包括 Seldinger 术和改良 Seldinger 术。而超声定位下静脉穿刺,使得穿刺时间有效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

eldinger 术中,导丝是通过穿刺针进入血管腔的;而改良 Seldinger 术中,导丝是由静脉留置套管针介导进入血管腔。由于小儿血管腔内径很小,穿刺针的斜面很难确保完全处于血管腔内,因此改良 Seldinger 术推荐使用 22 G 的静脉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

目前没有研究对比普通穿刺针和静脉套管针在小儿中心静脉穿刺中的使用,哪种方法更有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 Kim 教授等人,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其结果发表于 2015 年 11 月的 Pediatric Anesthesia 杂志。

实验的患儿分为两个年龄组:刚出生至出生 1 个月内的患儿和出生满一个月至 5 周岁的患儿。将所有患儿中静脉穿刺方法随机分入穿刺针组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组,每组患儿 68 人。

收集数据为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操作者、导管的型号、静脉的内径、穿刺的时间(第一次成功穿刺的时间,第一次成功置入导丝的时间,成功穿刺至成功置入导丝的时间,操作的总时间)、穿刺变量(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第一次置入导丝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时间存在 2 min 及以上的差异视为有临床意义。

研究显示,不考虑患儿的年龄这一因素时,两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穿刺时间,穿刺变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对患儿年龄进行分层处理后,穿刺针组中:新生儿中第一次穿刺成功的时间长,穿刺次数多;而静脉套管针法引入导丝组,新生儿穿刺次数明显增多。

该研究发现经静脉套管针置入导丝的中心静脉穿刺的方法在小儿患者中,无明显优势,这可能归因于超声定位的辅助使得无论哪种方法的中心静脉穿刺都更加准确。实际工作中,穿刺方法的选择还是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另外该实验中选择的是 J 型导丝,直导丝的使用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