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右锁骨下腋静脉错位置管风险 只需手臂外展 90°

2016-04-13 17: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赵旭
字体大小
- | +

在临床工作中,实时超声引导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技术。虽然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更好,但基于导管的稳定,胸廓外的解剖区域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较低,患者舒适度提高的优点,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腋静脉可以作为其替代路线。

由于成人锁骨妨碍在超声下观察锁骨下静脉,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的直接延续,相比之下,在超声引导下更容易看到。然而,在置管时导管尖端错位至颈内静脉或对侧锁骨下静脉,或贯穿进入动脉的意外偶有发生,增加导管功能障碍,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穿孔的风险。因此在置管时避免导管尖端错位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最近来自韩国的 Ahn 教授等研究了手臂位置对穿刺置管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发表在了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杂志上。该连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是在 2013 年 1 月 24 日~2015 年 2 月 27 日之间进行。入选患者 20~80 岁,需中心静脉导管输入血液制品和心血管药物,择期手术监测中心静脉压。

排除标准包括: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史,锁骨骨折手术史,胸外科手术史,穿刺部位感染,拒绝参加试验者。随机分为中立组和外展组。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证呼气末 CO2 维持在 28~35 mmHg。中立组头和肩部保持解剖学中的中立位置,手臂在置管期间放于躯体两侧;外展组在置管时右臂外展与躯干呈 90°。

预穿刺扫描,由横,斜,和纵轴三个方向探查锁骨下,自锁骨中点逐渐向外侧探测腋静脉,排除血栓以及其他解剖变异。保持最佳的腋静脉纵向轴线视图,采用「平面内」进针,针身长轴在超声下始终可见。

中立位.jpg
图1. 手臂外展90°纵轴超声图像

置管后完成后,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腋静脉,以判断导管错位情况。如出现导管错位则需要超声引导下重新定位。术后胸部 X 线片用于确认最终导管尖端定位。定位成功的定义是管尖端定位于远端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结果显示,在超声评估导管位置前两组完成穿刺置管成功率都很高。穿刺入动脉发生率中立组和外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错位的发生率中立组明显高于外展组。两组均未发生血胸、气胸、臂丛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的并发症。

该研究提示我们,上臂外展 90°可使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下近端腋静脉置管错位的发生率最小化,为临床医生在超声引导锁骨下腋静脉置管降低置管错位发生提高了新的方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