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低风险患者拔管后采用高通量鼻管氧疗效果好

2016-04-10 17: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樑柯
字体大小
- | +

目前在临床上,患者拔管后采取常规氧疗常出现氧合功能受损,继而增加了重插管的次数。有关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系列研究表明,患者拔管后使用高通量鼻管氧疗较常规的传统氧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上述研究的证据力度较低,缺乏关键性研究结果。

因此,为了进一步评估高通量鼻管氧疗在机械通气患者避免重插管上是否优于常规的传统氧疗,来自西班牙马德里市 Virgen de la Salud 医院重症医学科 Hernandez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 JAMA 杂志上,现介绍如下。

研究人员纳入 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10 月间西班牙 7 家医院重症监护室(ICUs),患者筛选标准为重插管风险较低,且满足拔管的相关标准,共计 527 例,平均年龄 51 岁。重插管低风险的标准包括年龄<65 周岁;身体生理状况较好,拔管日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2;体质指数(BMI)<30;气道分泌物正常;婴幼儿患者已早期断奶;合并不超过 1 种共患病,未见心衰、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开放性疾病等。

患者拔管后随机接受 24 h 高通量鼻管氧疗(264 例)或常规的传统氧疗(263 例)。研究主要评估项目为拔管后 72 小时内重插管次数,次要评估项目包括拔管后呼气衰竭,感染,脓毒血症和器官衰竭,ICU 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事件和死亡率等。

研究结果发现,在拔管后 72 小时内,高通量鼻管氧疗组重插管患者数为 13 例,明显少于传统氧疗组 32 例患者。在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上,高通量鼻管氧疗组为 8.3%(22 例),少于传统氧疗组 14.4%(38 例)。但两组患者拔管后至重插管的时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通量鼻管氧疗组为平均 19小时,而传统氧疗组为平均 15小时。此外,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综上,研究人员认为,重插管低风险患者拔管后,采用高通量鼻管氧疗策略较常规的传统氧疗可明显降低拔管后 72 小时内重插管风险。但同时,研究人员指出,本次试验未采取双盲策略,不能完全排除研究者存在主观偏见的可能,而在拔管后氧疗策略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氧疗为拔管后立刻采取面罩通氧,而高通量鼻管组大多在拔管后 24 小时才能顺利通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