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硬膜外麻醉后自发性颅内低压

2016-06-14 12: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aoxu
字体大小
- | +

自发性颅内低压(SIH)是由 Schaltenbrand 在 1938 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引起。主要症状为直立性头痛,平卧后症状逐渐消失。SIH 的症状与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相似, SIH 易被误诊为 PDPH,尤其曾接受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脊柱 MRI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用于诊断 SIH。

主要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 20°~30°。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 3000~4000 ml。适量加盐,最好是生理盐水。口服咖啡因,当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硬膜外血液补片治疗。

近期浙大一附院麻醉科的 X. An 等报道了一例硬膜外麻醉后 SIH 发表在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杂志。

56 岁男性患者,T11-12 椎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后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给予试验剂量 2% 利多卡因 5 分钟,无特殊情况,给予 10 毫升 0.75% 的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平面达 T6。术毕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约 20 小时后患者出现直立性头痛,并出现颈部僵硬和酸痛。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及头部断层扫描正常,诊断为 PDPH。然而保守治疗反应差。三个月后,在 L3-L4 水平进行第一次硬膜外血液补丁 20 mL,然而直立性头痛短暂缓解后又恢复。

5 天后,脊柱 MRI 显示,在颈胸交界处存在多个脑膜憩室,C5-6 腹侧广泛硬膜外积液,断层造影表现出 C5-C6 硬脊膜撕裂,提示脑脊液漏。最终诊断患者为 SIH。在 T2-3 给予硬膜外血液补片 10 mL,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出院后进行了 2 年的随访,除颈部僵硬外,其他症状已消失。

该病例提示硬膜外或腰麻可引起自发性颅内低压,广大临床医生,在腰穿麻醉操作时应力求规范,选用细针,穿刺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体位,避免移动,穿刺后保持去枕平卧 6 小时以上。

腰穿后颅内低压经保守治疗 48 小时仍无效时,考虑用硬膜外自体血修补术,或硬膜外腔生理盐水以 20 mL/小时速度持续滴注 48 小时,但应避免继发感染。若上述方法仍无效,应行外科手术修补瘘口。

该病例提示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患者出现直立性头痛,此时 SIH 极易和临床常见的 PDPH 混淆。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对于 SIH 的成功治疗,确诊后尽快的硬膜外血液补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