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是评估非心脏大手术后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2016-07-27 14: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樑柯
字体大小
- | +

对于非心脏大手术患者来说,心血管不良反应在术后较为常见,而且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然而有研究发现,通过围术期抑制交感神经功能或抑制血小板功能,并不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研究人员认为,术后 3 天常规监测肌钙蛋白 I 水平或可成为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对于肌钙蛋白 I 水平升高者,应及早咨询医生,并开展下一步的干预措施。

为了评估肌钙蛋白常规监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起到的临床作用,在近期 Anesthesia & Analgesia 杂志上,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学系 van Waes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关于心脏功能咨询的非盲筛查队列研究,并评估了非心脏大手术后患者 1 年死亡率、死亡原因和心脏干预措施的内容。

研究人员纳入第三方医学中心共 3224 例患者,年龄均 ≥ 60 周岁,且接受非心脏大手术。术后 3 天内,常规监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 水平。若心肌肌钙蛋白 I 水平 > 0.06 μg/L,则视为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监测结束后,研究人员采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手段,评估心肌损伤与 1 年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心肌肌钙蛋白升高情况,研究人员评估和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心内科专家诊断意见以及相关干预处理措施等。

研究结果发现,至监测结束时,715 例(22%)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损伤与 1 年内死亡率呈统计学相关性,具体分析来看,心肌肌钙蛋白 I 轻度升高者的 1 年内死亡率为 3%,相关风险(RR)为 1.4,中度升高者的 1 年内死亡率为 5%,相关风险为 1.6,重度升高者的 1 年内死亡率为 11%,相关风险为 2.2,而在未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中,1 年内患者死亡率为 3%。在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中,有 119 例(41%)患者主动咨询医生,其中 111 例(38%)患者采取了心脏干预措施。

综上,研究人员总结认为,大手术后心肌损伤与患者 1 年内死亡风险升高相关。然而,不超过半数患者主动咨询医生,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至于干预措施较少的原因,研究人员考虑到,其一为患者对心悸缺损的认识不够充分,忽略了心肌损伤的相关临床症状,其二为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患者出现心肌缺损症状后,并没有一致的应对方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