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 Anesthesiology 杂志上,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麻醉学系的 Athiraman 教授等报道了 1 例手术期间用核磁共振成像评估脑实质内温度探针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基本病史
患者,26 周岁男性,因右侧额叶患少突星形细胞瘤、累及至蝶窦,行颅内根治术。在术中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一线性低信号图像,沿右侧蝶窦延伸至颅内(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为一根温度探针,并随即移除。
图示患者术中 MRI 检查结果,箭头示温度探针
虽然术后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神经病学后遗症,但 MRI 图像显示常规使用温度探针所带来的戏剧性意外。围术期监测患者体温是麻醉科医生最为常用、也是最关键的临床操作之一。
术前,患者接受术侧鼻腔内温度探针插入,但随着手术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瘤体累及蝶窦,温度探针发生移位,由蝶窦深入到脑实质内。临床上监测患者术中体温,STB 探针较传统温度探针的刚性更强,而且可用于 MRI 成像中使用。
上中部鼻咽部黏膜放置温度探针,可有效贴近颈内动脉,是测量大脑温度最精确的手段。一般来说,鼻孔距离上鼻咽部的距离为 10 cm。
因此,对于本例患者来说,如果在插入温度探针过程中能够精确测量探针长度,可有效避免探针移位的并发症。此外,临床医生也需要在术中注意因肿瘤侵袭而造成正常组织病变的问题,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