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30% 到 50% 的手术患者在术前会使用抗焦虑与镇静药物,其中苯二氮卓类药物最为常见,多于术前 1 小时使用。
可以说随着麻醉的出现,麻醉前抗焦虑与镇静药物的使用便成为理所当然,但关于该类药物的使用,包括使用具体某一药物的期望效应、实际上达到的效果、哪些患者更应使用以及最佳术前用药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来自荷兰的 Bucx 教授等就对术前抗焦虑与镇静药物的使用进行探讨,他们对荷兰的术前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抗焦虑与镇静药物使用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相应的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杂志上。
该项研究主要是针对于荷兰的各大医院的麻醉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除心胸外科外的各类择期手术的麻醉前用药数据及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搜集。主要评价究竟有多少患者在麻醉前使用了抗焦虑与镇静药物、药物种类及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患者的精神状态等。
调查数据整理后的结果显示,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有 46.8% 使用了术前抗焦虑与镇静药物,明显高于门诊手术患者的 30.4%,但各家医院间的差别还是有的。术前通常使用咪达唑仑(62.7%)、奥沙西泮(20.2%)以及替马西泮(7.8%),这些药物多于术前 1 小时口服。但关于使用抗焦虑与镇静药物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研究人员并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
以上的结果显示,在荷兰,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前会使用抗焦虑与镇静药物,而多数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其预期用途并不一致。此外,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这类药物的使用与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不明白、不恰当的地方,研究人员呼吁对于术前抗焦虑与镇静药物的使用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指南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