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孕妇相比,孕妇腰麻麻醉平面更容易上升。这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神经敏感性的改变、脑脊液(CSF)理化性质的改变、脊柱弯曲程度的改变等,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前期观察发现对于剖宫产患者的腰麻,患者从侧卧位变为仰卧位会显著影响感觉阻滞平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体位改变可能导致硬膜外静脉丛饱满从而压缩硬膜囊,引起含有局麻药的脑脊液向头端流动,从而增加了阻滞平面。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 Xu Fei 等设计了相关试验,定量比较晚期孕妇侧卧位和仰卧位时硬膜囊面积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5 月出版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ASA 分级 I 到 II 级、年龄 20-35 岁、体重 55-90 kg、身高 150-170 cm、单胎怀孕 28-39 周的孕妇。排除标准:脊柱畸形、腰部疾病、妊高症、先前 MRI 检查提示脊柱异常。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10 位健康孕妇进入试验接受 MRI 检查。试验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先检查侧卧位或者先检查仰卧位的两组。MRI 采用腰骶轴向扫描,扫描区域为 L1-2、L2-3、L3-4、L4-5、L5-S1 五个椎间盘水平。每个水平扫描三层,取中间层进行分析。测量两种体位下,5 个椎间盘水平影像下的硬膜囊轴向截面面积、前后最大直径、横向最大直径,每个影像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因为 L5-S1 之间的硬膜囊面积较小、有脂肪组织填充且边界不是很清晰,因此 L5-S1 水平最后未进行测量。典型影像上显示,侧卧位时硬膜外静脉丛在椎间盘水平未充盈,硬膜囊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相反,在仰卧位时硬膜外静脉丛填满,硬膜囊被压缩,横截面形状接近圆形(见图 1)。定量分析显示:侧卧位时硬膜囊截面面积、横向最大直径在 L1-2、L2-3、L3-4、L4-5 水平明显大于仰卧位;前后最大直径在 L4-5 水平明显大于仰卧位,在其它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种体位下截面面积和横向最大直径在各椎间盘水平差异的幅度相似。仰卧位时截面面积减少的百分比在各间隙水平分别为 12.7 ± 6.9%、12.9 ± 8.9%、14.1% ± 6.3% 和 16.1 ± 13.3%(P = 0.8)。
图 1 一例 21 岁孕龄 30 周的孕妇各椎间盘水平 MRI 影像。侧卧位:A(L1-2)、C(L2-3)、E(L3-4)、G(L4-5);仰卧位 B(L1-2)、D(L2-3)、F(L3-4)、H(L4-5)。箭头指充盈的静脉。
已有研究证实仰卧位时硬膜囊受充盈的硬膜外静脉丛压迫,其原因与受孕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其回流受阻有关,但晚期孕妇体位改变对硬膜外静脉丛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影像学下直接观察到在侧卧位皱缩的硬膜囊两侧的硬膜外静脉丛在仰卧位时完全充盈,导致仰卧位时硬膜囊被压缩,横截面面积减少。虽然前期有研究证实怀孕会导致腰部脑脊液减少,但这种减少尚不能完全解释孕妇腰麻平面升高的原因。作者认为,体位改变引起硬膜囊容积的变化,迫使 CSF 流动带动了局麻药向头端扩散,是引起阻滞平面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研究有几个局限性:一是基于伦理的原因,为了尽量缩短扫描的时间,没有进行连续扫描。二是试验者平均怀孕时间为 31.5 周,稍早于需接受剖宫产腰麻的孕妇。三是仰卧位检查时孕妇未垫头枕,与临床稍有不同。四是因为未进行连续扫描,不能计算蛛网膜下间隙的容积。
总之,作者的研究首次定量证实,与侧卧位相比,晚期孕妇仰卧位腰部硬膜囊截面面积和横向最大直径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