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制使用到建议退市,羟乙基淀粉在中国还能走多久?

2018-01-22 10:31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ingxiangwang 作者:丁香头条
字体大小
- | +


这是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每周六上午的医周新闻时间,本周为大家带来行业内的 4 条重要信息。

EMA 再建议羟乙基淀粉退市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会造成死亡率升高、肾损害以及过量出血等风险,给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2013 年,EMA(欧洲药物管理局)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建议限制使用羟乙基淀粉。但因为限制措施实施的效果不佳,在 2018 年 1 月 12 日,PRAC 再度建议将该药品退市。

而 2014 年 2 月,CFDA(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发出类似警示,那么,我国的限制措施实施效果又如何呢? 

羟乙基淀粉的衰败之路 

羟乙基淀粉是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及手术中休克等、血栓闭塞性疾患等。

我国累计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元,一直是我国液体治疗重症患者的主流药物。

2012 年,两项研究表明,用 6% 羟乙基淀粉(HES)130/0.4 液体复苏的脓毒症患者较醋酸林格氏液有更高的死亡率 ;通过羟乙基淀粉(HES)进行复苏治疗重症监护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概率更高 。

不久之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药品管理部门还有 CFDA 陆续对其发出黑框警告。

  • 美国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危重成人患者,包括败血症、收入 ICU 的患者;

  •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含羟乙基淀粉药品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

  • 加拿大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和某些类型的肾功能损害患者;

  • CFDA 公告提出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

在当时,EMA 已建议羟乙基淀粉退市。5 年后的今天,终于将实施这个举措。

我国的限制效果同样不容乐观 

在 2014 年 CFDA  羟乙基淀粉不良反应公告发布之后,基本没有企业再对该品种进行临床/上市申请。

但和欧洲最初的情况一样,我国也只是提醒羟乙基淀粉对某些特殊患者存在安全风险,并未直接禁止该药品的使用。

从近几年羟乙基淀粉销售数据来看,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依旧保持着每年 7 亿左右的销售额,这也侧面证明了我国的限制效果并不明显。

那临床上使用羟乙基淀粉到底有哪些讲究呢?丁香园列举了三种情况,点击  四年过去了,你还在使用羟乙基淀粉吗?(via Insight 数据库)

FDA 警告医用手套的危害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在美国使用的有粉医用手套上带有的粉末(滑石粉、玉米淀粉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对有粉外科手套、有粉检查手套以及可吸收粉末外科手套三类产品实施了使用禁令。

其研究表明医用手套上附带的粉末可能成为天然橡胶蛋白载体,造成呼吸道过敏反应;粉末本身则可能使肉芽肿和手术后组织粘连的风险增大。

我国监测到的医用手套(含无粉和有粉医用手套)可疑不良事件报告中,不良事件主要为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接触部位红肿、瘙痒,在停止使用手套清水冲洗后可使过敏症状缓解。经调查,我国使用的有粉医用手套的粉末多为改性玉米淀粉。(via CFDA)

为确保公众使用医用手套的安全,减少对人体伤害的风险,建议:

  • 使用人员使用前应辨明医用手套类别,熟悉有粉手套可能带来的临床风险;

  • 临床手术、侵入性操作、过敏体质者慎用有粉手套,可改用无粉手套;

  • 相关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不良事件监测,主动收集上市后的风险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产品说明书或标签中警示粉末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

  • 各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要加强对有粉医用手套的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发生的不良事件、督促企业分析原因、评价和控制产品风险。

武大教授被质疑学术造假

1 月 18 日,「知识分子」公开质疑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学术造假,围绕其在 2017 年 2 月及 5 月发表 Nature Medicine 上的两篇论文:《靶向 CFLAR 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体调控蛋白 Tmbim1 通过靶向 Tlr4 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匿名举报者认为,在关键的动物实验部分存在实验周期、动物数量均不足两大问题。

1 月 18 日晚间,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相关回应我们已通过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官微信息显示,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匿名举报李红良团队涉嫌学术造假情况。

声明中提到,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恪守学术诚信,对学术不端采取零容忍态度,将独立对李红良团队相关论文做出严谨评价。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最早于 2017 年 4 月 28 日收到相关匿名举报,随即启动内部调查,并于 2017 年 12 月 18 日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三名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当时认为,三个课题中关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数据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针对 1 月 18 日网络上的相关质疑,武汉大学方面表示学术委员会将再次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判。学术委员会评价结论将公开发布。

近 5 年来,李红良团队已发表 SCI 论文 120 余篇。2017 年连续第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也是武汉大学唯一一位入选医学领域榜单的教授。(via 澎湃新闻)

伤医女教师:伤医是我的错

日前,上海市闵行区一中学教师缪某「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公示引发热议,有网民指其曾有伤医行为,有违师德,不应评定为高级职称,也有人认为应给年轻教师改过自新的机会。

针对网传伤医行为,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 年 9 月 26 日,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内,病人缪某与急诊医生郑某因就诊流程问题发生口角,后升级为冲突,缪某殴打郑某致鼻骨骨折。

上海徐家汇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将双方带所调查并制作笔录。经询问,双方同意进行调解。后双方在徐家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缪某同意给予对方一次性经济补偿,郑某对此表示无异议。协议已经履行完毕。

2016 年,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转户」申请时,因被举报投诉,缪某主动撤回了申请。最近,缪某「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网络上公示,也引发了热议。

缪某面对记者说:「伤医肯定是自己错了。事发后,我多次向当事人和所在医院道歉,并付出了相当数额的经济赔偿。事件给我自己和学校、学生、家人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压力,我非常后悔。作为一名老师,应当在各个方面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错了就是错了,必须承认错误,一定要吸取教训。」

缪某坦言,没想到「医院事件」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她表示,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网民的批评和舆论监督,并希望通过努力教学来弥补过错。

与此同时,她也表示,网络上有一些不实信息需要澄清,包括说她三番五次医闹、因多次流产大闹、评上优秀老师「有后台」等,这些都是完全不实的。

近年间,缪某的一些个人信息和隐私也被网络曝光,「我的照片被翻出来,家庭信息也出现在网上,还有人言语攻击我的学校、学生、教育部门等。对于这类情况,说心里话,我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学校领导和一些同事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名教师,缪某在学校里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有较强的责任心,尤其对学困生非常关注,经常利用中午和课后时间给他们进行辅导。」缪某的同事说。还有教师表示,缪某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只要悔改应当给予其机会。

针对网民和市民来电来信对缪某师德问题的投诉,闵行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闵行)办公室对于师德问题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教育部 2008 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 2014 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目前,办公室正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有教育界和法律界人士表示,这起事件是一个「多棱镜」,当前网络上热议的一些内容和缪某所阐述的情况,需要认真对待。例如,有网民认为,师德不仅体现在校内,而且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中肯之言,即使离开职场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对于特定职业人员出现失范行为,要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细化惩戒程序和惩戒措施,明确一定的惩戒力度和时限,责罚与行为适配,帮助当事人悔改和自新。

与此同时,也需要区分基于事实、建设性的网络监督和网络流言、人肉搜索的界限。(via 新华社)

参考文献:

1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57637

2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91248

3 http://www.sfda.gov.cn/WS01/CL1993/222940.html

编辑: 黄建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