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是令患者不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无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全麻患者使用吸入麻醉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 30%。在某些高危病人群体中,其发生率高达 70% - 80%。术后恶心呕吐也会降低病人满意度,部分病人甚至评定其比术后疼痛更严重。
术后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胃内容物吸入、增加颅内压、缝线裂开及出血。除了会引起患者不适外,术后恶心呕吐引起的其他并发症会延迟恢复及出院时间,并增加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尽管许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也已确立相关治疗标准,但最佳的预防方案仍有待探究。对这些症状的处理不当是比较常见的。
关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5 - 羟色胺 3 型受体激动剂与地塞米松效果相近。然而,在病人身上,这些药物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作为替代治疗途径之一,针刺和其他非药理技术,因为其具有降低止吐剂药物需求及副作用很小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更多关注。
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麻醉科的 Yang 医生等做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单独使用地塞米松与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或托烷司琼,对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效果差异的文章。
术后恶心呕吐常发生于手术及麻醉后。对于预防腹腔镜手术妇科病人的术后恶心呕吐,将单独使用地塞米松与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或托烷司琼的效果进行相比。
纳入将行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的 157 个女性病人(18 - 60 岁),ASA 分级 I 或 II。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智力缺陷、存在精神或神经疾病、严重心血管问题,以及术前三天服用止呕剂、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相关干扰因素。通过术前访视等,收集可能会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病人自身因素,比如年龄、身高体重、术后恶心呕吐史、晕动病、吸烟史等。
使用计算机随机表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 Acu 组:穴道电刺激 + 地塞米松 53 人;2. Trp 组:托烷司琼 + 地塞米松 53 人;3. Dxm 组:地塞米松组 51 人。在术后 2、6、24 和 48 小时,分别记录了各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对紧急止吐药的需求程度。
153 名病人完成全程研究,在预防术后 24 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联合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最初 24 小时内,Acu 组、Trp 组与 Dxm 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 28%、26% 及 50%。Acu 组、Trp 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Dxm 组,Acu 组与 Trp 组间则无明显差别。三组对于紧急止吐药的需求大致相同。
总之,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与单独使用地塞米松相比,联合使用 P6 经皮穴位电刺激或托烷司琼具有更好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还表明,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高风险患者,P6 电刺激可能是 5 -羟色胺 3 型受体激动剂的替代疗法之一。尽管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P6 电刺激至今并不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