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疝修补术术后发生的慢性顽固性疼痛(PPSP)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PSP 的发生有多种因素,30% 术后 24 小时内发生急性疼痛的患者,在未来十年有发展成 PPSP 的趋势。
关于术后镇痛方式的探究已有多篇报道,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比较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炎症的发生和阿片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哪种治疗策略对治疗术后发生的急性疼痛和 PPSP 更加有效。来自意大利帕玛尔大学的 Bugada 教授等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单盲的队列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J Clin Anesth 杂志上。
研究纳入了意大利北部两所医院(各 100 名患者)从 2010 年 3 月到 2012 年 5 月,择期行疝修补的患者共 200 人,进行随机分组。最终 K 组(酮咯酸组)98 人,T 组(曲马多组)96 人(图 1)。
图 1 研究流程图
患者全麻诱导丙泊酚 2 mg/kg,瑞芬太尼 0.15 ~ 0.25 μg/kg·min,维持用丙泊酚 4 ~ 8 mg/kg·h 和瑞芬太尼,喉罩进行气道管理;腰麻使用 0.5% 比重布比卡因 12.5 ~ 15 mg;局部浸润麻醉使用 0.2% 罗哌卡因(最大剂量 10 ml)和 2% 利多卡因(最大剂量 10 ml)。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前 30mim 经静脉注射酮咯酸 30 mg 和曲马多 100 mg(体重 < 50 kg 患者,50 mg)。手术结束,患者随机分入两组。
K 组:术后 24 h 内,每 8 h 静脉推注 30 mg 酮咯酸,之后 3 日内,每 8 h 口服 10 mg 酮咯酸,并且给予患者适当的胃黏膜保护。T 组:术后 24 h 内,每 8 h 静脉推注 100 mg 曲马多(体重 < 50 kg 患者,50 mg),之后 3 天内,每 8 h 口服复方曲马多 37.5 mg(含对乙酰氨基酚 325 mg)。两种镇痛方法无发满足镇痛需要时,口服 1000 mg 对乙酰氨基酚。
疼痛程度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量化(0 分无痛到 10 分为最痛),嘱患者详细记录手术当日到第五天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和正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患者于第五天回到医院进行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评估,并于术后一个月,三个月进行随访,关注患者是否发生 PPSP,若发生给予适当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当日到术后第 4 天,NRS ≧ 4 患者比例;次要观察指标:手术当日到术后第 4 天,动态疼痛(深吸气,咳嗽等)数字评定量表(mNRS),mNRS ≧ 4 患者比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两种镇痛方法镇痛不满意的发生率,镇痛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 1 个月,3 个月 NRS ≧ 4,mNRS ≧ 4 患者比例。
该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当日到术后第 4 天,NRS ≧ 4 的 K 组和 T 组患者比例分别为 26.5% 和 32.3%,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 4 天内随时间推移 NRS 均值的变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次要观察指标:手术后 4 天内,mNRS ≧ 4 患者比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两种镇痛方法镇痛不满意的发生率,镇痛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 1 个月,3 个月 NRS ≧ 4,mNRS ≧ 4 患者比例,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 4 天内随时间推移 mNRS 均值的变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本研究证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弱阿片类药物,对开腹疝修补术术后的急性疼痛具有相近的镇痛效果,并且都很少引起 PPSP 的发生。研究中术后 4 天内 NRS ≧ 4 的患者比例充分说明即使在小创伤的手术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在临床治疗中,镇痛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是患者本身并发症的存在。
目前,术后急性疼痛控制不良是诱发 PPSP 的重要因素。此外,全身炎症也可促进 PPSP 进展。不同种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以及不同患者基础炎症水平对于术后镇痛的影响需进一步探究,从而有益于患者个体化治疗,提高围手术期和远期的镇痛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