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手术后,门诊患者常使用丁哌卡因或罗哌卡因行斜角肌间隙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以缓解术后疼痛,但有可能导致横膈膜局部麻痹的不良反应。由于丁哌卡因优先对感觉神经纤维产生麻醉效果,有研究者猜测,罗哌卡因对于膈神经的阻滞作用可能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臂丛神经阻滞的实际效果要优于丁哌卡因。
为了比较两种常用的斜角肌间隙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剂——0.125% 丁哌卡因和 0.2% 罗哌卡因之间的镇痛效果差异和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底特律医学中心麻醉学系 Chidiac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杂志上,现介绍如下。
研究人员纳入韦恩州立大学附属骨科教学医院门诊患者,共 37 例,均计划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术前行斜角肌间隙置管,然后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或丁哌卡因组,分别用给药泵持续注射 0.2% 罗哌卡因或 0.125% 丁哌卡因。
手术之前和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均通过床旁呼吸量测定法评估肺功能,通过超声评估膈肌活动情况,可视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术后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羟可酮)的服用剂量。
研究结果发现,在第 1 秒用力呼吸量变化上,丁哌卡因组与罗哌卡因组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 -22% 和 -29%。在膈肌活动性评估上,两组亦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 -81.4% 和 -75.5%。在静息状态可视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术后口服阿片类镇痛剂用量上,两组结果较为接近。
综上,研究人员总结称,斜角肌间隙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使用 0.125% 丁哌卡因或 0.2% 罗哌卡因所产生的麻醉镇痛效果相近,且在呼吸功能障碍或阿片类镇痛剂用量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两种药物在临床使用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在控制术后疼痛的同时,后续临床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罗哌卡因与其他药物连用,以降低呼吸系统功能抑制的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