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的小容量局麻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更安全

2016-04-14 23: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赵旭
字体大小
- | +

肌间沟臂丛阻滞(Interscalene plexus block ,ISB)是进行上肢手术中最常见局部麻醉方式之一。它提供的有效镇痛优于其他镇痛模式。但由于阻滞部位邻近颈部肌肉和血管、膈神经、喉返神经及椎管等结构,容易出现相应并发症。

膈神经阻滞曾被认为是 ISB 不可避免的结果,其他潜在并发症,包括肌肉注射局麻药的蓄积和后续对肌肉的毒性,还有阻滞对侧和全脊麻,分别通过局麻药进入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

超声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不但可减少使用局麻药容量,而且穿刺阻滞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还能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但是 ISB 后局麻药的分布情况,小容量的局麻药是否会对 ISB 效果产生影响,这方面报道较少。

最近奥地利的 Stundner 教授报道在磁共振成像下,观察不同容量局麻药进行 ISB,局麻药物分布,对患者镇痛效果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该随机对照研究发表在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杂志上。

该研究共入选 30 例接受肩部手术患者,年龄在 18~75 岁之间,ASA 分级在Ⅰ~Ⅲ级。术前通过电脑随机化分配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 ISB,该操作均在磁共振室进行,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咪达唑仑 1~2 mg 和芬太尼 0.05 mg 进行镇静。

采用平面内进针,缓慢进针横向穿过中斜角肌接近 C5、C6 根部,所有注射均在神经周围的进行,两组患者分别注射含有造影剂钆喷葡胺的 0.75% 罗哌卡因 20 ml 和 5 ml,之后进行 C3 至 T3 水平磁共振成像。采用数字量表法在 ISB 前、后,术后 6 h、8 h、10 h、14 h 和次日清晨疼痛评估。评估用力肺活量,用力 1 s 呼气量和最大呼气流速,超声探查膈肌运动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 ISB 起效迅速,术中和术后镇痛充分,任何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局麻药扩散至硬膜外两组发生率均为 13.3%,但是 20 ml 组扩散至椎间孔,膈神经受累和肌肉组织内丰富蓄积的发生率较高,膈肌麻痹的发生 20 ml 组(8 例)是 5 ml 组(4 例)2 倍。

最大呼气流速的变化,20 ml 组为(-2.66L/min)较 5 ml 组(-1.66 L/min)变化更大。超声探查膈肌运动两组无明显差异。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在声门水平的颈部横断面直径较短的患者,局麻药更容易向硬膜外扩散。

这项研究提示,ISB 的局麻药向硬膜外蔓延与局麻药注射容量无关,颈部细长患者更容易发生局麻药向硬膜外扩散。然而,小容量的局麻药,在不影响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向椎间孔、膈神经及肌肉组织扩散的风险,可更安全的用于 ISB 患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