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下的颏舌肌活性增加易致气道塌陷

2016-10-15 08: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wangli15
字体大小
- | +

上气道包括鼻、咽与喉三部分,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发声和吞咽三方面。颏舌肌是一对强有力的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颌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中线两侧,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

颏舌肌和上气道之间的作用相关,颏舌肌作为最重要的上气道扩张肌,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我国科学家黎锐发、罗远明、钟南山等曾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上发表一篇文章:正常人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颏舌肌肌电。这篇文章通过观察正常人在不同睡眠期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呼吸暂停前后的颏舌肌肌电变化,指出睡眠时上气道肌群肌力下降引起的气道塌陷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之一,且颏舌肌收缩牵拉舌体前伸, 在维持上气道通畅方面起重要作用。

近期的 Anesthesiology 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麻醉科的 Simons 博士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麻醉药物和颏舌肌活性之间作用与气道塌陷有密切关系,现介绍如下。

挥发性麻醉药异丙酚会影响上气道稳定性和增加上气道肌肉活性。但在相同麻醉剂量下,这些显著影响之间的差异没有得到证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推测,相对于浅睡眠,深麻醉情况下的上气道闭合压更高以及颏舌肌肌电活性受抑制。

基于这样的假设,作者等开展随机对照交叉实验进行研究分析,有 12 名志愿者参与实验。研究者分别用异丙酚和七氟醚进行滴定麻醉,在抑制对电刺激反应阈值上应用疼痛刺激识别其临界值。实验的测量指标包括脑电双频指数、颏舌肌的肌电活性、空气流通指标、咽下压、上气道闭合压、呼气末面罩下肺容量的改变等。

研究者对共 393 次闭塞情况下呼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深麻醉下上气道闭合压明显高于浅麻醉,且与脑电双频指数呈正相关,这就表明在深麻醉下易出现气道塌陷。与浅麻醉相比,在气道闭塞期间,深麻醉下颏舌肌活动明显受到抑制,且同样和脑电双频指数呈正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下,上气道闭合压和颏舌肌活动是不一样的。

在同样麻醉方式和麻醉浓度下,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增加气道塌陷的概率没有明显差异。作者认为,相同麻醉剂量下,颏舌肌活性的改变可影响麻醉效果可解释上述现象。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