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慢性疼痛与基因多态性相关

2017-02-02 11: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友平
字体大小
- | +

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发生率在 10-60%。CPSP 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许多患者特征、临床和心理的危险因素已经被证实与 CPSP 相关,但这些预测因素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 CPSP 的变异。

近来一些基因的多态性作为 CPSP 是否发生及严重程度可能的危险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为了验证基因多态性是否与 CPS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如果相关,联合多态性与已知的危险因素是否能够提高预测 CPSP 模型的准确性?Hoofwijk 等在 2016 年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现有的关于基因多态性作为成年患者任何手术 CPSP 发生及严重程度预测因子的证据。相关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12 月的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杂志上。

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分析,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主要结果 CPSP 定义为术后至少持续两月的疼痛。作者根据 PRISMA 指南进行综述,检索的数据库包括 PubMed、Embase、和 PsychINFO。通过参考文献跟踪和专家咨询增加文献收集的完整性。

文献纳入分析标准包括成年患者进行任何手术的观察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排除会议摘要、病例报告及动物研究。研究人群必须随访至少 2 个月。疼痛必须是主要研究结果参数。研究必须直接测量基因多态性。

因为只有少量基因的多态性在超过一个以上的研究中有报道过,且各研究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等存在明显不同,所以作者未能进行 meta 分析。

最终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 1002 篇,经过筛选后,共 14 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行最后分析。入选文献中共包括 17 项队列研究含 5269 名患者。各文献报道的与 CPSP 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变异包括 COMT 基因、OPRM1、钾通道基因、GCH1、CACNG、CHRNA6、P2X7R、细胞因子相关基因、人白细胞基因、DRD2 和 ATXN1。

在这篇系统综述中,作者对关注基因多态性与 CPSP 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各个研究报道的基因不尽相同,只有少量几个基因出现在多篇研究中。因此,作者认为与 CPSP 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已有一些基因已证实与 CPS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明确基因多态性是否能提高预测 CPSP 模型的准确性。这篇系统综述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未能进行 meta 分析。

总之,作者认为,一些基因的多态性与 CPSP 相关,因为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作者不能得出确定性的结论,将来需要大样本的全基因组相关的队列研究来提供更准确的证据,此外,将来的研究还需要整合遗传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现有已知的危险因素来提高 CPSP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蒋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