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肩周炎:你还在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吗?

2016-04-14 21: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麻花詹
字体大小
- | +

粘连性关节囊炎即肩周炎,又称「冻结肩」,其门诊病人患病率为 2%-5%,主要发病人群是 40~60 岁中年人,常与物理创伤、长期制动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肩周炎发病机制,目前只有滑膜炎症可解释盂肱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进行性纤维化。组织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发现成纤维细胞增殖改变胶原蛋白结构,同时使糖蛋白、葡糖胺聚糖和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肩周炎典型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僵硬及外旋受限引起的肩部疼痛,具自限性,症状会在 1~3 年内逐渐减轻。

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已被广泛应用,其可缓解疼痛,增加运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短期效果优于物理治疗或安慰剂。对于这种治疗方法,Gunnvald 就 Prestgaard 等的研究在 PAIN 杂志上发表评论。

restgaard 等对 122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皮质类固醇(曲安奈德 20 mg)或生理盐水注射到盂肱关节。

在 6 周和 12 周,皮质类固醇可显着减少疼痛,虽然对有较高疼痛基线和以手臂疼痛为主的患者效果不明显,疼痛的组间差异并不大。超过 12 周,对照组症状也减少,到 26 周组间差异无意义。

restgaard 等研究的患者没有关于家庭锻炼的具体说明,该研究缺陷是没有控制伴随理疗。与安慰剂组对比,在皮质类固醇治疗时监督理疗可促进功能恢复。

以前,有学者提出影像指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优化临床效果,但研究发现注射位置对临床结果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其渗透作用同样可达到抗炎和轻度镇痛作用。

2006 年循证医学回顾了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作用,并进一步证实系统治疗的作用,超声引导注射效果并不优于肉眼体表定位注射、肌缘注射或者臀肌注射。

restgaard 等认为未来的研究应比较超声引导的成本效益,但他们没有对比关节内注射与联合关节内和关节外注射的疗效,我们仍不知单次皮质类固醇注射到转子间或远程肌肉注射是否同样有效。

未来研究方向应是对比关节内、转子间和系统治疗效果的多臂研究。这项研究对未来实践影响重大并具潜在经济影响,如果系统治疗有相同作用,我们可以让我们的针停留在肩关节外而减少侵袭性操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